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要闻
持续深化供销改革 加快打造综合平台
发布时间:2021-08-23作者:丁世波来源: 点击:
近年来,广安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决策部署,坚持党政主导、部门配合、供销社主抓,推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坚持整体推进,打好供销改革“组合拳”
一是科学谋划,高位推进。我市高度重视供销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供销改革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到基层调研、专题研究供销改革工作,出台了《中共广安市委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改的实施意见》(广委发〔2016〕27号)文件;成立了由市委分管常委任组长的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广安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广供改领〔2017〕1号),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广委办发〔2018〕20号)等系列改革文件,全面推动全市供销改革工作落地落实。二是部门配合,联动推进。与市农业农村局、市工商局、市法院等有关部门联合出台系列配套改革文件18个;市、县财政每年分别预算不低于100万元的供销综改专项资金,目前已达4200余万元;市本级专门设立了供销综改基金200万元。三是严格督导,压茬推进。市政府将深化供销合作设综合改革工作曾纳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和对县(市、区)、市级部门、园区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内容,确保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二、完善体制机制,铺好转型升级“快车道”。一是打造专项试点示范典型。我市作为省供销社综合改革“双线运行”机制试点市,主动作为,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供销社运行和治理机制,按照“上下贯通、纵横联合、运转高效”原则,构建了以社机关为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双线运行”体制机制。2018年4月,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专项试点现场推进会、全省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双线运行机制试点现场推进会在广安成功召开,广安试点经验得到全国总社的肯定。二是深化社有企业转型升级。科学界定社党组、理事会、监事会、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职能职责,完善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及运行机制,推动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市供销社以社有直属企业广安市国有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组建了“一公司、四平台、一学校”的“141”经营服务体系,全部实现了盈利。三是创新合作制经济新模式。市供销社探索“联资建企”模式,以市县共建的方式,整合国有资产、社有资源、民有资本,组建了“农资联购分销”和“广安生鲜达”平台及其子公司4个,发展壮大社有企业,实现“三资”融合发展。现机关企事业单位生鲜食材配送服务平台在生鲜达农副产品配送有限责任公司支撑下,已签约基地45家,配送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142家,销售农副产品1560余吨,销售金额达1500余万元;广安市消费扶贫平台引导了广安供销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成功入驻全国832消费扶贫平台,上架产品334个,实现消费扶贫产品金额4300余万元。
三、构建三大体系,筑牢供销合作“主阵地”
一是健全治理体系。在全省市(州)率先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各县级供销社先后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实现了市县两级供销社“三会”制度全会覆盖。二是健全组织体系。按照开门开放办社要求,整合资源,广泛吸纳农村集体经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群众等入社,因地制宜快速推进基层供销社建设。目前,全市已累计恢复重建基层社189个,创建全国总社基层标杆社9个。三是健全网络体系。按照“联合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思路,大力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中心),迅速扩大服务网络。目前,全市供销系统累计发展专业合作社392个、农村综合服务社(中心)2041个,实现了市、县、乡、村服务网络全覆盖。
四、优化三项服务,争当为农服务“生力军”
一是优化农资供应服务。广安市供销社按照“1+6”农资服务专业合作模式,市县共建建公益性农资服务合作经济平台——广安兴兴农资专业合作社,通过105个网点联购分销,全市供销系统累计销售化肥等农资8万余吨,在农资保供稳价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二是优化全产业链流通服务。按照从基地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市供销社搭建了广安市学生食堂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平台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生鲜食材配送服务平台,通过App、微信公众号等销售途径,链接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商超等消费方提供农产品直供服务。目前已累计销售农产品1万余吨。三是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消费合作等方式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推广“供销社+土地托管”模式,为农业经营业主和农户提供耕、种、防、收、储、销、训“一站式、全链条,保姆式”全程社会化服务。截至目前,实现土地流转13万亩,土地托管46.8万亩,培训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500余人次,集中打造了前锋区龙滩镇惠民供销社、华蓥市为农服务中心等15个新型基层社示范点、示范带。